將進酒
。ㄌ·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自稱“酒中仙”,一生不僅愛喝酒,而且還寫下了無數篇與酒有關的詩歌。不知是詩成就了李白的“酒名”,還是酒成就了李白的“詩名”,酒與詩,成了李白的生命。正因了這層特殊的關系,由李白寫出的勸酒歌也就更加的非同凡響了。
天寶三年,李白因才能突出而又極有個性,被同事排擠,離開京城,去到了江淮一帶,重新開始了他游歷祖國大好河山的旅程。天寶十一年,李白常常與好友岑夫子、丹丘生一起登高飲酒!秾⑦M酒》其實就是李白在這個時候創作出來的一首勸酒歌。
李白不僅會喝酒,還會勸酒。中國人好客的特點在酒席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中國人敬酒時,往往都想讓對方多喝點酒,以表示自己盡到了主人之誼,客人喝得越多,就說明客人越看得起自己,主人就越高興;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會覺得有失面子。大家一定看過家里的長輩們勸酒的場面,可是我敢說,只有李白勸酒才能勸得這樣有氣勢,排山倒海,極盡夸張。李白這氣勢,用氣勢磅礴、氣勢如虹來形容也一點都不為過。
李白一開始便說道:“時間像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早上照鏡子還是一頭黑發,傍晚再去照就是一頭白發了,喝吧!喝吧!”人生苦短,我們應該及時行樂。這呼嘯而來的氣勢,仿佛李白在勸他的朋友喝酒:“兄弟們,來!喝酒!人生苦短,過了這個村就沒了這個店!再不喝就來不及了!”你瞧瞧,這話說的,不喝就不會長壽似的。
李白接著說:“今天爺們兒開心,一定要喝個痛快,所有人的杯子都不能空著!”三杯酒下肚,李白便開始亢奮了,人一亢奮,就愛吹牛皮:“我李白有的是天分,有的是錢,在座的各位你只管喝酒,我請客!我錢多得不得了!’接下來又說:“我們把牛燒了吃,把羊宰了吃,今天這么多硬菜,大家要么就不喝,要喝就喝個三百杯,不醉不休!”
酒桌上的很多人只怕是暗暗地在心里叫苦,想著:今天真是糟了,遇到了個瘋子。如果是現代人遇到了這么個酒瘋子,一定會馬上說:“不好意思,我酒精過敏,我不能喝酒。”可是古代沒有酒精過敏這個概念,有的人一聽李白說要喝三百杯,嚇得趕緊把杯子放下來了?墒抢畎资鞘裁慈?你只要跟他一起喝酒,你就別想放下杯子,誰放下了杯子,他就點誰的名:“岑夫子、丹丘生啊,你們倆快點喝啊,不要讓酒杯待在桌上不動,我們趕緊來碰個杯,喝起來吧,來,cheers!”岑夫子、丹丘生都是河南人,河南人愛喝酒,但這兩人沒給河南人長臉,兩人的酒量都不行。酒宴到了這個時候,已經進入到了高潮,此時,大家都已經有了八九分醉意了,臉上漸漸泛出了紅暈,李白的興致來了,已經有點控制不住自己了,手舞足蹈地要大家停下來,要給大家高歌一曲,助助興。
古代的貴族、大家族吃飯,都要邊吃飯,邊飲酒,邊聽聽音樂。“這些錦衣玉食、奢華的生活,在我李白眼里什么都不算,我所渴望的是一直醉生夢死,不愿清醒。”這句話簡直就像醉話一般。他接著又發謬論了:“在座的各位兄弟,你們難道沒有看到,古代那些不喝酒的圣賢,循規蹈矩既不抽煙又不喝酒的人,死后一點名氣都沒有,在座的各位要想永垂不朽,一定要跟我一樣喝得爛醉如泥。“
宴飲至此,李白恐怕已經有些喝高了,他豪邁地說大家只管去買酒,要喝就喝個痛快,難道怕我付不起錢嗎!可是不一會兒他就露餡了,叫來了小兒子,讓小兒子把他名貴的五花駿馬,昂貴的貂皮大衣拿去當了,換成美酒,“來來來,我們繼續喝!讓我們一起消除這無窮無盡的萬古長愁。”李白熱情地招呼著朋友們,如果你是他的朋友,此刻,會是什么反應?如果是小小,撒丫子就跑了,嚇跑的。
瞧,大詩人李白勸酒的花樣兒是不是比我們現代人要多呢?可是在現代社會,勸酒已經慢慢變為一個陋習了,我們現在提倡大家用別的方式來增進與朋友之間的感情。所以,當你們看到家里的長輩在相互勸酒時,可要提醒他們不要貪杯哦!
不過話說回來,這首詩表現的只是李白愛喝酒嗎?你能從他一杯又一杯的喝酒中看出一些別的東西嗎?歡迎給我們留言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