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剛剛大家聽了一首很長很長的詩歌,聽出來詩里邊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嗎?沒聽出來,不要緊,小小來講給你聽。
在說故事前啊,我們先來說點題外話。你有沒有聽到這樣一句話:“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話的意思跟“生活不止柴米油鹽,還有琴棋書畫”有點類似,都是在說人啊除了物質,還要追逐一些精神層面的東西。很早以前,不少名人墨客其實也是這句話的忠粉。
比如我們今天這首詩的作者,受到眾多文人頂禮膜拜的,更讓無數考生聞風喪膽的,杜甫。
公元759年,安史之亂,舉國動蕩。48歲,官場屢屢失意的杜甫終于忍受不了“眼前的茍且”,毅然決然辭去官職,去追尋“詩和遠方”。
在舉家搬遷、輾轉漂泊的兩年,看到了太多國家動蕩引起的“百姓苦”,炒了“老板”魷魚之后的杜甫真能找到心目中的“詩和遠方”嗎?杜甫一遍走,一遍思索,直到公元761年的那一天……
八月深秋,寒意漸重,就連潺潺的溪水似乎都感受到陣陣寒意,漸漸安靜下來。突然,烏云蓋頂,天地變色,白晝瞬間變成了黑夜,不一會兒,狂風怒號,草折樹倒,狂風裹挾各種嘈雜聲呼嘯而過,漫天的茅草被風拉扯著甩向蒼穹。 這樣喧囂了許久,天色漸漸亮了起來。 溪邊,一個衣衫襤褸的老頭子一路踉蹌,追趕著一群小孩。“停下,咳咳,你……你們給我停下!”眼看那群小孩鉆進了竹林,再也追趕不及,他止住腳步,杵著拐杖,氣喘吁吁:“誒!茅草,我的茅草!你們這群兔崽子是要斷了我的活路!” 這個看起來有些虛弱的老頭就是辭官后的杜甫。就在剛才,那陣深秋的狂風,他唯一的茅屋頂給掀了大半,恰逢此時,那群熊孩子經過,見滿地茅草,又瞅他年老體弱,還是個外地人,抱起吹落在地的茅草撒腿就跑。 沒錯,辭官后,生活質量不如從前了。好歹還算有個住處,能安定下來。杜甫緩緩地走回家,沉默不語,許久嘆了口氣。 他佝僂著背,耷拉著腦袋,頹然地地走進少了一半茅草頂的房子。 剛坐下沒多久,“啪嗒啪嗒……”什么聲兒?一抬頭,一滴水落在了臉上,還沒等他反應過來,整個房子瞬間就變成了水簾洞。原來,下大雨了。 在這深秋的夜晚,一場秋雨,寒意刺骨,身上那床幾乎跟他“同歲”的老古董被子如寒鐵一般冰冷,被子里面到處都是破洞,如果老鼠進去了恐怕都是會迷路的!雨水如斷線的珠子,從破漏的屋頂徑直掉了下來,在地上匯聚成一片又一片的小水洼。他坐起身來,環視四周,萬般念想劃過心頭。 大家猜猜,此時他心里會想什么呢?這就是他要的“詩和遠方”嗎? 其實,自安史之亂以來,他就飽受失眠的折磨,如今又想到了自己的種種遭遇,想到了身邊那些同行的辛酸,沮喪、悲憤、痛苦的神情在他那滿是溝壑的臉上不斷閃現。王宮貴胄生活豪華奢靡,爭權奪利至天下大亂,他尚且有破屋可住,那些戰亂中的百姓呢?那些貧寒的學子呢?在這動蕩的年代,可有一處角落可以安睡? 突然間,他神色一凜,佝僂的背脊挺得直直的,右手握拳重重地捶在左手心上,長嘆一聲,吟誦出了他那句千古名句: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什么時候那些貧寒的讀書人也能住進那些高檔的別墅,下雨時節,他們能安心的欣賞雨景,而不是在露天的貧民窟里東躲西藏?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自己受凍而死我也心甘情愿! 杜甫這樣想著…… “風雨不動安如山”,這是只有戰亂結束,世事安穩,才有可能實現的情境。憂國憂民的杜甫要的“詩和遠方”可能是什么?聽完這首詩的故事,小伙伴們,你有沒有一點自己的想法了呢?來給我們留言吧!
小桔燈教育旗下品牌小桔燈作文、憨豆豆閱讀項目、俏俏筆硬筆書法項目和“雙木橋”學前綜合能力培養課程 加盟合作、業務咨詢、運營推廣服務,請撥打全國咨詢熱線:400-645-0003;螯c擊“在線客服”獲取最新信息。小桔燈教育官網:www.cemipress.com
客服電話:17320561633
400-64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