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復學潮的臨近,近四個多月的網課既暴露了教育的無數問題,也給培訓機構把后疫情時代的家長符號刻畫的格外鮮明。作為客戶的家長變得更加挑剔和猶疑,也將導致培訓校的本就艱難的生存環境變得更為不易,如何在復課后“搶跑”招生,擺脫負運轉的困境,成為了校長當前急需考量的課題。
但是不懂家長的苦與淚,怎么能俘獲家長的心實現招生落地呢?
復課前各種家長都有說不完的憂慮
家長A:想來又不敢來的痛
根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51.1%的家長贊成疫情期間進行線上教育。在基于安全的考量下,這樣的選擇無可厚非。但是有趣的是,在親身經歷長達四個多月的網課之后,最新數據反饋有55.3%的家長認為線上課比線下學習效果差。一大半的父母開始質疑孩子“并沒有真正學會知識”或“學不到什么知識”。
無獨有偶,網上最近爆出一孩子在上網課期間沉迷手機游戲,利用父母綁定的銀行卡花費一萬元給主播刷禮物、給自己買游戲皮膚的新聞,讓不少父母唏噓不已。低年段的孩子學習、生活習慣本就在養成中,不自律雖然是無可厚非的缺點,但是不得不說正是網課的這種缺乏課堂管理的形式助長了這種不自律。加之網課的局限性,也讓多樣性的課程在效果和互動上大打折扣。作文課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復雜的課程設計與互動無法充分表達,家長也沒有能力輔導,于是更渴求復學后對線下的回歸。
但是,一個媽媽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已經給機構打了電話要求線下復課后第一時間通知我,可說實話真到了那一天,還是會擔心安全問題。”最近幾天各地偶有反撲的疫情讓不少父母剛松下的心又懸了起來。一方面是孩子亟待提升的學業,一方面是健康的保障,這種夾擊之下的無形壓力,即便是隔著電話也能從采訪者嘴里沉重的語氣中感受到。原本堅定線下復學的心也不知道在糾結中能走多遠,壓力更多的帶來了無止境的彷徨。這種彷徨不僅僅在于線下回歸腳步的推遲,更在于對原本機構選擇的動搖甚至更改。
家長B:已經嘗到了網課的甜頭,更覺得它好
復工前,孩子在家長的監督下也能按時按量地完成網課,相比于線下復課要承擔的風險和接送的麻煩,不少家長感覺網課似乎更不用操心了。更不要說不少機構截止目前大多推出的都是公益課或是半價課,確實是難得的實惠選擇。
但是隨著國內疫情轉為常態化防控,不少區域中小學復課議程也相繼上馬,更有專家估計到6月份全國大部分區域或將實現全面復學。校內網課即將成為歷史,校外網課則有望占據更多生源。
世上沒有永遠免費的午餐,各大機構為了生存營收也必將緊縮公益性網課的數量,開始推出以營利為主的網課。長達4個多月的布局也到了搶占市場、收割生源的關鍵時期了?v使網課也許存在很多不完美,對于能解決孩子教育基本需求、錢包緊縮對價格敏感的家長而言,哪怕只是相較于線下課程的少量優惠,網課也依然有極大的吸引力。家長也會繼續選擇更契合經濟實力的網課。
家長C:最保守的做法便是觀望
對這類家長而言,本來就不怎么重視的語文學科或是作文單項輔導,在網課與線下的差異化中,更是退居幕后,不再成為必選的對象。于是對收入縮緊的家長而言,最保守謹慎的方式便是觀望,不僅觀望網課,也在觀望語文或作文輔導。
家長的觀望除了是對語文的不重視,也有對語文學科輔導過程的不了解。他們不明白孩子為什么連母語都學不好,也不明白語文輔導以何種方式起著引導作用,有時甚至對語文緩慢的進步感到沒有耐心。
筆者曾采訪的一位一線語文老師就吐槽過:“家長認為哪怕只報了三節作文課,孩子的作文也應該馬上就能突飛猛進。閱讀也是,似乎兩堂課就該出成效。但是且不談孩子自身的積累,語文本身就不是一個速成的學科。”值得每一個教育人注意的是,這樣的現象并非個例。
多極分化的家長在復學潮中既要承受孩子教育問題的焦慮,又要面對線下回歸趨勢的矛盾情結。培訓校既要重視家長急待解決的問題,也要意識到自身即將面臨的新一波危機。家校之間的距離,似乎從未如此緊密過,也似乎從未如此遙遠著。
培訓校等來了復課,也就等來了新困境
疫情的后遺癥依然影響著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太多意想不到的困境,都將鎖死培訓校本想英雄歸來、大展身手的雄心。
困境一:復課就退費的危機
復課后有的家長可能會翻臉不認可機構臨時轉型的線上課程,或者在抬高期望后有更好的機構選擇,這都將導致機構面臨“復課就退費”的危機。于是提前出擊,積極應對,才是遏止生源流失潛在風險的最佳選擇。
困境二:家長付費意愿的降低
受疫情影響,家庭收入的減少將直接影響到家長對孩子課外輔導班的付費意愿。即便每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投資放在首位,但是那些非剛需的課程,幾乎毫不意外地會被家長們裁剪掉。而見效慢的語文類學科也可能受到又一波沖擊。作為以語文產品為主的小桔燈培訓校則更要重視這種風險,搶先布局,否則疫情后的校區迎來的可能不是復課后的欣榮,反倒是雪上加霜的慘痛。
困境三:中小機構很難再用網課“續命”
疫情期間,培訓機構大多在用網課“續命”。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對中小機構而言,這種對線上產品的持續投資,除了頭部大機構,中小培訓機構幾乎沒有玩轉的可能性。網課非但不是挽救機構傾頹的救命良藥,反倒更像是飲鴆止渴的毒藥。根據有關數據顯示,在線教育除了“跟誰學”是一枝獨秀,行業內幾乎是普遍虧損狀態。中小機構臨時上馬的網課更是除了起到維持與客戶的黏度外,幾乎很難指望盈利。
在復學潮即將來臨的當下,如果培訓校不能及時轉變思維,拿出用戶真正需要的產品和服務,恐怕也熬不到黎明前的破曉,在上岸的一步之遙折戟沉船、含恨出局。
別讓家長游移的心徹底耗死奄奄一息的校區
在百廢待興的市場,每個競爭對手都是一匹饑餓了一整個寒冬的惡狼,如果校長不能提前出擊,在第一時間引客進校,那么或將迎來市場無情地洗牌淘汰。于是在當下,解決家長的心理和現實需求,為復學前的招生鎖客打好第一槍,不僅關乎校區當下的生死存亡,更涉及未來的發展布局。
家長可以繼續觀望,等待疫情徹底結束,等待家庭經濟狀況回復正常,等待孩子成績“自然”地進步,甚至等待作文實在一塌糊涂的時候再來培優。但是在這種沒有定期的無數等待中,已經被疫情耗得瀕臨絕境的培訓校等不起。不主動出擊只能背負債務黯然退市!多變和競爭激烈的市場會讓家長的想法愈來愈多,而誰能抓住并解決家長的顧慮和問題,便開辟了招生的新渠道。
小桔燈教育作為覆蓋全國緊貼一線,有著1600家合作校的母語創新品牌,更知道在這場家校共同面臨的危機中,作為培訓校應該扮演什么角色。面對萬千桔燈家長的焦慮,面對培訓校的需求,小桔燈總部給出了最好的解決方案:
3節《家長公益課堂》
直面家長現實情況 鎖定復學第一波生源
這三節課以家長目前的狀況和焦慮的問題為抓手展開,運用心理學的手法,疏導疫情期間家長的壓力,同時為復學后孩子的學業規劃作出科學指導,全方位解決家長在當下切實關心的一系列問題。對培訓校而言,這三節課也將充分打消上述三類家長的顧慮與迷茫,為家長線下回歸復課服下定心丸,為培訓校第一波獲客提供強力支持。這不僅是疫情后校區與家長的首次正式對話,更是校區能否迎來線下全面回歸的關鍵。
后疫情時代并不是一場戰役終結后偃旗息鼓的和平時光,而是在廢墟上轟烈展開的又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每個身在戰場的校長,都無法置身事外,都不得不提起十二分的注意應對每一次的生死存亡。有的校區徹底倒在了寒冬的黑夜,有的相信曙光的必然到來卻不堪忍受黎明前的黑暗而選擇放棄,有的在槍林彈雨中即便滿身傷痕也拼力前行……而我們,小桔燈的校長,必然將沖破黑暗迎來最后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