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陳老師是在石家莊一個夏日的傍晚。她衣著時尚,白色上衣,粉色長褲,既不失女性的溫婉秀麗,又透著職場女性的干練灑脫。她與我們談雷夫和他的《第五十六間教室的奇跡》,談當下學生的心理,談中外教育的區別,談于丹的詩話語言……娓娓道來而不喧賓奪主,信手拈來又貼切自然。好一個靈透知性的南方女子。
接下來的三天培訓,陳老師拖著瘦小的身軀,頂著石家莊的高溫,在講臺上給我們講小桔燈的教材,小桔燈的理念,小桔燈的活動,小桔燈的家長會,小桔燈的“五字教學法”……室外熱浪滾滾,室內陳老師全情投入。沒有我印象中一般講師的振臂高呼、聲嘶力竭,也不像一般講師那樣手持麥克、又哭又鬧。陳老師是相對安靜的,優雅的,也是不用麥克的。她的上半身向前微傾,雙手也會不經意地向前探出,她的語言、她的眼神總是關注著我們,環繞著我們,好像有一個強大的氣場,讓臺上的她和臺下的我們自然地融為一體,水到渠成又恰到好處。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陳老師一直堅持著這種融入課堂的姿勢,雖然她的嗓音因為常年的講課已不再那么甜美,但一字一句卻像絲絲甘霖灑入我們的心田。她這是在用心做教育,用情做教師!
最讓我受益的還是陳老師的課堂藝術。她像一位頂尖的魔術師,輕易就操縱了我們的思維,掌控了我們的心理。在《童話》一課中,她雙手叉腰,柳眉倒豎,對著“小動物”們做河東獅吼狀:“你們這群膽大包天的東西,為什么不來本大王處開會?讓本大王苦苦等了99年!現在,我要一口吞掉你們!”這分明是一只威風凜凜、不可一世的森林之王;而我們,也不知不覺變成了忙碌的小馬、糊涂的小豬、膽小的兔子、機靈的小猴,和“虎大王”聯手演出了一幕森林童話劇。下節課,她搖身一變,又成了可愛的小標點。一會兒是粗聲粗氣、洋洋自得,以老大自居的句號,一會兒又成了和聲細氣、俏麗可愛的逗號妹妹,一會兒又化身為天真活潑的小問號,喋喋不休、憨態可掬……歡聲笑語中,我們也成了標點王國中的一份子。這真是一種視覺享受,一種心靈的洗禮,原來作文課也可以這么有趣,這么舒服。
課上的她是一位實力派演員,一位資深的導演,一步一步將老師們引領到教育的圣殿,讓老師們領悟到教學的真諦。閑談時,她又一再告誡我:教研千萬不能只是聽課、磨課,要學習名師的經驗,要走出去聽課,要鉆研新課標……語重心長,似朋友、似嚴師。
可惜,三天時間匆匆而過,真的很短。
石家莊鑫鵬學校 李亞珍
20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