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方向 修煉內功
——小桔燈作文優質課總決賽觀感
浙江北侖圣博小桔燈董會軍
為期三天的比賽,讓我目睹了小桔燈作文老師的風采,感受到小桔燈作文課堂的魅力。作文課,可以是一幅色彩斑斕的圖畫,讓人百看不厭;可以是一首含蓄雋永的詩歌,讓人細細品味;也可以是一首動聽婉轉的歌曲,讓人回味無窮;還可以是一個奇樂夢幻的童話,讓人遐思無限……三天,十四節優質課,一節示范課,五位專家的點評,一位資深專家的講座,讓我享受到了一頓豐富的精神大餐。三天,讓我明白作文教學并不是深不可測,也不是高不可攀,只要明確方向,找準路徑,我們的作文課一樣可以異彩紛呈,給學生以精神的愉悅,美的享受。
三天的學習,我明白了一節好的作文課要有溫度、深度、廣度、效度;一節好的作文課要美、樂、實、活;一節好的作文課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注重引導,體現“五性”——互動性、科學性、趣味性、通俗性、實效性;一節好的作文課要體現參與度、自由度、幸福度、思考度、拓展度、親和度。這是標準,這是目標,這是理念,它給我們的作文教學指明了方向。
三天,十五節課,各具特色,各有千秋,讓我可觸 ,可感,可模仿,可借鑒,可創新,讓我學到了許多切實可行的作文教學的方法,增強了上好作文課的信心。
一、巧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
作文是心靈的吶喊。“情動于中而發于言”,沒有心靈的觸動,是說不出話,寫不出文章來的。本次賽課,自制洗發香波、打氣球、斗雞等情境的創設,觸動了學生心靈,個性化的語言脫口而出,他們豐富的內心世界得以展現。有話可說,有情可抒,讓學生充分感受,表達快樂,那么作文也就不是一件痛苦的事,而是樂趣無窮。
二、循循善誘,巧妙進行語言訓練
其實,學生作文有時不是缺素材,而是缺語言。他們不知道或者不會運用語言來表達他們心中所想。因此,作文課語言訓練尤為重要。怎樣進行語言訓練?顧夢縈、劉什香等老師為我們作了示范。
她們循循善誘,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把話說完整,說具體,說優美,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并用美麗的語言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心情等表達出來,讓學生感受運用語言的快樂。
三、環環相扣,精心設計教學流程
我們知道作文精巧的構思能引人入勝,吸引讀者。課程設計也不例外,新穎巧妙的構思讓學生感受作文課不是在上課,而是在旅行、在探案、在聊天……不知不覺中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感受了快樂,學生們又何樂而不為?十五位老師的課程設計環環相扣、層層深入、一氣呵成,讓人覺得四十分鐘太短太短,真是意猶未盡。
四、角色豐富,課堂氛圍和諧輕松
作文課是語言的交流,老師與學生應該是平等的,只有平等,才能對話,只有平等,才能交流。這次賽課告訴我作文老師的角色應該是豐富的。王華鋒老師為我們做了最好的詮釋。他一會兒是老師,一會兒是朋友,一會兒是教練,一會兒是裁判,一會兒是對手,在他的課堂里,平等、和諧、輕松的氛圍,幽默、風趣、詼諧的語言讓學生和聽課老師都感到輕松愉悅,這是一種享受。
五、激勵機制新穎,學生興趣濃厚
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新穎、新奇的激勵手段能夠吸引學生,激發興趣。量化激勵、語言激勵、數字激勵等手段的運用,讓我意識到做一個小桔燈作文老師必須興趣廣泛,多才多藝。
十五節課,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需慢慢琢磨。十五節課,是十五面鏡子,它讓我們看到自身的不足,也給我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要上好一節課,要把每件一節課當優質課上,的確不容易,我們必須抓緊時間,修煉內功,盡快成為一個成熟的小桔燈作文老師。
第一,加強基本功學習——練一筆好字;說一口好話;寫一手好文章。
第二,加強知識的積累。教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一桶水。老師只有具備豐厚的知識底蘊,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
第三,注重教育理論的學習。教育理論包括教育學、心理學、教材加法等,用理論指導實踐,可以少走彎路。
第四,積極參與教學教研活動。教育教學是一門動態的藝術,只有在教研活動中掌握教學新方向、新方法,才能快速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第五,多向名人名家學習。借鑒名人名家的經驗,結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第六,注重提高自身修養,用高尚的人格去影響學生,吸引學生。
總之,學無止境,教也無止境,作為一名老師,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才能實現老師的最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