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小桔燈優質課大賽學習心得
湖北十堰小桔燈 李清芳
三天的武漢之行,讓我們享受了一次別開生面的精神盛宴,宴席上的“開胃小菜”別具風格,美味爽口,十五道“主菜”匠心獨運,芳香四溢,而餐后的“甜品點心”更是讓人口齒留香,耐人尋味……
一
我先來與大家分享“開胃小菜”吧!
小桔燈總部戰略顧問熊文波老師是這次賽課活動的總策劃,熊老師已近古稀之年,然而出現在大賽課的現場仍是老當益壯、神采飛揚的模樣。他用老藝術教育家的睿智、沉穩把控著大賽的方向,用青年人的熱情、時尚感染著選手及聽課者,用孩童的爛漫、可愛調劑著會場的氣氛。
開幕式伊始,老人家圍著條喜慶的需要強大氣場才能駕馭的大紅圍巾出現在舞臺上,是那樣的精神飽滿、神采奕奕,在他熟稔的指揮下,全場數百人起立,齊唱《快樂小桔燈》,在熟悉的旋律中,我的鼻子有些發酸了,或許這壯觀的場面讓我驕傲,這充滿朝氣的音樂讓我激動不已吧,冬天里冰冷的會場也因為這首快樂的曲子一下子暖和熱鬧起來……再看看舞臺上的熊老師,他時而把深情的目光投向全場,時而閉上眼睛十分陶醉地打著節拍,此時,小桔燈人的情感在他揮舞的音樂中升華……
二
該上主菜啦!
參賽的選手們來自天南地北,北到吉林,南到廣東,東到浙江,西到重慶,是經過學校選拔,總部再選拔后脫穎而出的一號種子選手。
因為地域特色,所呈上的“菜品”各具風味,讓人百吃不厭!
一號選手顧夢瑩是吉林四平小桔燈老師,奉上的是日記一的課程——“自然旋律”。雖然第一個上場,但是年輕的顧老師教態大方自然、親切溫和,柔美的秀發上粉紅色的蝴蝶結增添了她的可愛活潑,也拉進了她和孩子們的距離,因而很快就和素不相識的配課的孩子們融為一體。本節課教學思路清晰,目標明確,老師的教學手法多樣,有講有練,課堂氣氛輕松和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顧老師特別善于用她豐富的肢體語言、活潑的教學用語來引導啟發孩子,由淺入深、循循善誘,這是她留給我最深的印象。在課堂的最后,優美的音樂配上老師聲情并茂的朗誦及五彩斑斕的畫面,給本節課一個詩情畫意的收尾,讓人回味無窮……只是我覺得課程的標題似乎大于本課的內容,可以擬個小標題。此外老師直接抱著糖罐來激發孩子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引來了不少老師的質疑。
第二位出場的選手是我們十堰小桔燈的代表——王芳老師。她帶來的是日記二的課程——“神奇的大自然——冬爺爺的禮物”,一身干練的職業套裙配上一條粉紅靚麗的絲巾,讓王芳老師顯得那樣優雅大方!成功的互動開場拉開了這節課的帷幕。課程目標明確,內容充實,環節緊湊,設計精美,王老師面對臺下無數雙或欣賞或挑剔的眼光,鎮定坦然、揮灑自如,結尾《冬天在哪里》的巧妙改編,將課堂推向了高潮……由衷佩服同齡的她挑戰其他十四位選手、挑戰眾目睽睽之下的講臺、挑戰自己的那份大無畏的勇氣、自信……可能是課程內容安排過多,當然,也可能是那一天的每一個四十分鐘都格外的短暫,在匆忙中,王老師不得不結束了這節帶給我們很多思考的課……
十四號下午第一堂課由浙江寧波許艷梅老師即3號選手執教。這是位個性十足、非同一般可愛的“孩子王”老師,在她的課堂上,恍惚間,你會以為來到了電視臺少兒節目的現場,活潑的許老師一會兒是孩子們喜歡的“喜羊羊”,一眨眼的功夫,“當、當、當、當”,她又成了孩子們又愛又怕的“大灰狼”,在許老師的導演下,一場“狼羊大戰”拉開了序幕。熱身后,許老師創設了“江南水鄉”的美妙情境,帶著可愛的孩子們暢游在如詩如畫的江南水鄉,編織著自己的童話。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的“小魚找媽媽”、“江南保衛戰”、“江南的自述”等等美麗的童話就這樣一個個誕生了?鞓返臅r光總是短暫的,當許老師在跟孩子揮手告別時,孩子們是那樣的留戀,那樣的不舍……我們沒有理由懷疑許老師的學生在課堂上會不會不聽講,課下會不會拖拉作業,會不會不聽她的諄諄教誨,會不會……因為“親其師,信其道”。
“好爸爸好媽媽”是四號選手吉林遼源小桔燈張艷杰老師帶來的一課。張老師以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快樂歌曲——《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開場,不僅在很短的時間里快速熱了場,而且還讓我們見識了她不俗的唱功。此外,張老師的語言精煉準確,富有情感,語速適中,聽她娓娓道來更是一種美的享受。只是,我認為“天天故事會”這一環節中,所選取的《母親的心》這個故事不太適合低年級的小朋友們,因而很難引起他們心靈上的共鳴。內容安排過多也讓本節課留下了遺憾。
五號選手湖北黃石小桔燈李芳老師“動物百態”一課別具一格,李老師以“小貓咪”為切入口,教孩子描寫動物的方法。內容少,環節少,但孩子學得扎實,練得透,掌握的牢,我想,這應該是一堂名副其實的“高效課堂”吧。
六號選手李健老師來自重慶小桔燈,李老師“錦繡天地之人文風情”一課亮點多多,帶給了我們不少的驚喜,譬如課堂上老師變魔術似的,突然著紅衣、提燈籠、拿鞭炮出現在我們眼前,這一環節設置,不僅直接創設了教學情境,而且也仿佛把我們帶進了即將來臨的蛇年除夕,提前感受到了春節的喜慶。課程結束時,李老師不光給孩子們留下了作業,還留下了他的郵箱地址,從而讓作業的布置不流于形式。此外,李健老師富有磁性的男聲,標準的普通話給不少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奇妙的實驗”是河南鄢陵小桔燈劉什香老師的一節科學實驗課。劉老師是眾參賽選手中最為年長的,教學經驗也是最豐富的,因而在她的課堂上,我們感受到了她極強的駕馭課堂、組織教學的能力。她很注重引導孩子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完整性。教學過程流暢,重難點突出,教學環節緊湊,課堂氣氛緊張但又不失輕松活躍。在劉老師循循善誘的引導下,孩子們的表現讓我們忍不住慨嘆,譬如實驗結束后劉老師問學生:“今天的試驗帶給了大家怎樣的啟示呢?”思索片刻,孩子們紛紛舉起小手,爭先恐后的回答:“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通過今天的試驗明白了一個道理:‘不可以隨便下結論!’”“一切皆有可能!”此外,我們也很難忘記實驗過程中,孩子們對水杯中的變化所做的天真的生動的描述:“我看到杯中的去污劑好像米酒一樣漂浮在水中,真想喝一口!”“那些小泡泡就像剛出生的小寶寶,一拱一拱的。”……孩子的想象力是豐富的,孩子學習的潛力更是無限的,作為老師的我們能否做孩子生命的牧者,激發、引領孩子自覺主動學習,這是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
八號選手王文麗老師來自江蘇南京小桔燈,我認為她的“打氣球——心理描寫”教學設計非常精巧,緊扣“打氣球”進行兩種心理的體驗,教學目標非常明確,環節也非常緊湊,課堂氣氛緊張而又和諧,師生配合非常的默契,所以最終王老師能拿下大賽一等獎是勿容置疑的。
九號選手是位廣東籍老師,她給我們帶來的是階梯作文“動態觀察法”,教學思路清晰,設計合理,可惜的是,廣東人講普通話很是拗口,表達不太流暢,不太善于調動課堂氣氛,因而不怎么受評委老師的親睞。
清新秀美的十號選手上場了,她是來自湖北宜昌的杜鵑老師,優雅從容、甜美秀麗的她給我們帶來的是“半命題作文補題技巧”。杜老師巧妙地將柯南這一大多數學生喜愛的人物設置進了教學環節,為嚴肅的教學內容增添了許多趣味,同時也大大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如何給半命題作文補題”是本課教學重點,在把握這一重點的同時,杜老師順勢引導孩子為補好的題目立意、選材,使得本節課既做到重點突出,又使內容安排充實、實用。
十一號選手來自湖北襄陽小桔燈,她是一位激情四射的老師,一出場就以極強的氣場吸引住了所有的學生和聽課老師。她選擇的教學內容是“發散思維”,以“手”為例,引導孩子多側面多角度多層次進行思維的發散,分析透徹,引導到位,講練結合,與此同時,江老師還靈活地將勵志教育帶進了課堂,得到了評委老師們的青睞。在課程結束時,江老師激勵孩子以擊掌的方式去認識在場的老師們,此環節設計巧妙,與開場時江老師與孩子們的擊掌互動形成了呼應之勢,其實這一首一尾都與本課所講內容有著密切的聯系,江老師若能多上一兩句點撥,就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那這節課就更完美了!十二號選手王華峰老師來自遼寧,他是位骨子里透著幽默的老師。在他的課堂上,我覺得時間在飛逝,因為整堂課,我們一直在歡笑,確切的說,幾百名聽課老師和數十位評委們笑的比這幫五年級的孩子們更歡實,所以說王老師更適合中學的學生。
與王華峰老師上同一內容“瞬間觀察法”的楊玫瑰老師,來自江西,她的教學內容安排得更充實,只是在四十分鐘的課堂上顯得過滿,過緊。還有來自湖北襄陽小桔燈的齊芬芳老師,人如其名,大方活潑的齊老師給我們帶來的是“實題虛寫法”一課。齊老師非常善于鼓勵贊揚孩子,她對孩子的評價語很豐富,這是她留給我最深的印象?上У氖,課堂內容似乎有些單薄,缺少應該有的深度、廣度。
最后一道主菜,是武漢小桔燈總部特邀嘉賓——武漢大學第一附屬小學擁有眾多學生粉絲的語文老師,教導主任,武漢市優秀青年教師——董尚元老師。他給我們帶來了一節作文示范課“我家還缺啥”。與前面賽課的選手們相比較,董老師的課堂上,沒有那些讓人振奮的開場互動,沒有有趣好玩的游戲,沒有別出心裁的獎品激勵,沒有讓人激動的小驚喜……但是,我感受到的是董老師課堂上濃濃的語文的味道,讓人沉醉,讓人迷戀,讓人靜下浮躁的心來,細細品味、慢慢享受……記得,在當堂評改環節,一位小朋友在董老師安排的音樂背景下,有感情的朗讀自己現場的習作《我家還缺陪伴我的爸爸》,孩子楚楚可憐的身影映入我的瞳仁,稚嫩清脆的聲音沖擊著我的耳膜,飽含真情的語言揪扯著我心底最柔軟的地方,一下子,我淚眼婆娑了……想一想,為什么張艷杰老師用那樣動聽的聲音講一個那樣動人的故事,我的內心都不曾蕩起一點點漣漪,現在卻會如此難受呢?不是我不容易感動,是董老師課堂富有魅力,能夠真正抓住了孩子的心,因而才能真真切切打動我這旁觀者的心!年輕的董老師極具親和力,富有豐厚的語文素養,較強的課堂駕馭能力,是我們學習的一根標桿!
三
品味完十五道主菜,該嘗嘗甜品點心了!
每半天賽課結束后,都有一位專家做點評,更直接的為所有的老師們撥開眼前的迷霧,指明前進的方向,就如大餐即將結束時,宴席上所上的甜品點心一般,清爽解膩,很是受用。
齊艷萍老師的幾點建議:
1、注重提高孩子寫作的興趣其中一點,就是要注意選擇貼近孩子生活、認知水平的教學內容。
2、課堂上老師的語言要豐富、活潑,可以擬人化,讓孩子更感興趣。
3、語文教學要重視朗讀的訓練,尤其是教學景物描寫的課堂。
的確如齊老師所言,教學中我們有時忽略了孩子的知識水平,遠離了孩子們的現實生活,因而難以調動孩子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更不要提培養興趣了。課堂上,無論是老師的教學用語,還是評價激勵用語,單調了呆板了或者夸張了做作了,都將難以打動孩子,難以點燃他們對知識渴求的火花。
李錦鴻老師提出作文課應有“溫度、梯度、廣度、效度”之說。
是啊,課堂有了溫度,氣氛就和諧了融洽了;有了梯度,老師引導孩子由淺入深登上知識的高峰;有了廣度,我們的課堂才會與生活貼的更近;有了效度,孩子才能在有限的課堂學到更多更豐富的知識。
劉偉老師認為一堂好課應像美景一樣,讓人陶醉,能打開學生的思維,調動起孩子的興趣。
能導演一場好的語文課的老師絕對不簡單,他需要深厚的語文素養,較強的駕馭課堂組織教學的能力,還要善于啟發孩子,引導孩子打開思維,懂得喚醒孩子內心深處的情感。這一切都離不開學習學習,思考思考,磨練磨練!
周開菊老師用精煉的四個字來點評選手們的課:“美、樂、實、活。”美即老師青春靚麗,語言優美,課件精美,板書設計美;樂即老師教的快樂,學生學得開心;實即目標明確,知識聚焦,教給了孩子實實在在的寫作方法;活即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應變能力靈活機智。
這四個字是選手們課堂的亮點,同時也是我們今后教學前進、努力的方向。老專家也給我們提出了三點建議:1、要懂得把握好教學的時間;2、要練好一手粉筆字;3、要讓作文為生活服務。
最后,武漢總部陳艷紅老師做了總的點評:
亮點:1、課堂體現了創新意識(教學理念新,教學策略新,教學設計新,激勵手段新);2、強化訓練的意識(聽、說、讀、寫、思維、自信心的訓練);3、梯度的意識;4、讀者的意識;5、新的角色的意識。
建議:1、注意語言表達的指導,老師要多讀多寫,做孩子的榜樣;2、要重視培養孩子尋找素材的能力,激活孩子從生活中挖掘素材的能力;3、課堂講求真正的高效。
陳老師從語言、素材、效果三個方面對我們提出了建議,說到個性化語言,我想我們總是在強調“積累、積累”,可是“積累”過后怎么運用,我們似乎沒有花太多時間去思考,以至于孩子們腦袋里積累的詞語不知不覺間沉睡了過去,時間一久,孩子們的表達越來越蒼白無力,干癟枯燥。著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老師要善于引導孩子用詞語來思考,來表達,用自己美的語言為孩子開啟一個美的世界,并引導孩子欣賞且參與創造這個世界,這樣那些詞語才會“活過來”。關于“素材”,我贊同董尚元老師的看法,“發現”比“觀察”更重要,我們應該重視培養孩子對于寫作素材的敏感,懂得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寫作素材,畢竟,我們的生活沒有那么多轟轟烈烈的,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發生,有的只是瑣碎生活小事。我們的作文課如何真的實現高效?可能需要老師們在重視教學理論學習的同時,不要輕視教學實踐的學習,在重視指導孩子學習寫作方法技巧的同時,不要忽略了對他們心靈情感的引領,此外,我們自身語文素養的提升也關系到課堂真正的高效實現。
專家們獨到精辟的點評,中肯寶貴的建議引發了我們深深的思索。在老專家王恩義主任的嚴格把關下,我們十堰小桔燈的作文教學一步一個腳印扎實前行,內容充實、方法實用,課件精美,設計精巧,可是,我們是不是該在“快樂”、“靈活”上再下下功夫,動動腦筋?
孔老夫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的,學習需要思考,學習不思考就會迷惘,思考不學習就會危險。教師的成長需要反思,教學的前進需要反思。
再一次回味這場文化盛宴,反思中,似乎又學到了新知,更清楚的看到了我在教學上的不足,明確了今后在教學上努力的方向。借用毛主席的一句詩自勉:“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同時也希望與君共勉,攜手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