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相聚正如詩中吟:“樂莫樂兮新相知”。
相送、相思恰如詩中誦:“悲莫悲兮生別離”。
聚——這次遼吉小桔燈的校長與教師培訓峰會在吉林四平這個英雄城的小桔燈作文學校鐵西校區召開。會議讓我們相識了總部的講師——陳嚴紅女士,以及眾多兄弟學校的優秀校長、骨干教師。未曾謀面今日初識,沒有陌生,只有親切,為什么?因為我們是小桔燈的“一家人” 。這讓我樂由心生。但,相聚是短暫的,我們只能將聚首的歡娛嵌入相冊,讓笑聲在耳畔縈繞……
別——是酸楚的、依稀不舍的……不想用更多的文字記錄下這別離的感傷。短暫的三個秋日光景讓我經歷了、品味了此文開篇兩句詩的意境。而后:我想與同仁們分享更多的是這次峰會帶給我的心靈的震撼和隨之產生的思索……
鏡頭一:佩 服
遠道而來的諸位專家、校長與老師不辭風塵辛苦各自展現了精彩的示范課。席間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印證了老師們各自的亮點。讓我看到了小桔燈教師的風采與潛質……
我將我心中“最佩服”獎送給了遼源小桔燈的張艷杰校長。發自內心的感受是:張校長將近五十分鐘左右的講課,居然沒有出現一處語序混亂、語句重復、內容銜接不上、發音含糊不清的現象。相反她聲情并茂的表白、流暢韻律的語言及優美的肢體表達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讓我在學知識的同時也欣賞了一場最精彩的表演。說明什么:說明廣博的語文知識讓張校長將語言組織的合理、恰當;扎實的語言功底讓張校長的課一氣呵成,抑揚頓挫聲中盡顯霸氣。寫到這我想到一個反問句:難道張校長還不能成為我要佩服的榜樣嗎……?
鏡頭二:折 服
在此次校長及教師的百人培訓峰會上有個人站在講臺前直言不諱地說:“今天我來的目的是做為只有中專歷,并且不是教師的我,就是來沖擊你們在座諸位的……”直言不諱者: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鄭冬偉先生。之前我的文章當中沒有用到過“折服”這個詞。遇到他我用到了。至于所用原因,讓我與大家共享。
這番我認為能當做挑戰的話是在他的演講中途吐露的,我想說,如果鄭冬偉先生將它做為自己的開場白,那么我首先要看低他三分,但不是這樣,他將這段陳詞安排在了中場,此言一出,灌入我的耳廓,我無語了。為什么?因為就我個人來說,鄭冬偉先生的沖出成功了。
鄭冬偉先生成功的理由:他給我們帶來的題為“幸福生活、輕松工作”的一節課。卻讓我在其中領略到了專業的心理學知識、精典的哲學理論、淵博的語文與文學素養和熱情洋溢的演講融為一體的精典社會百科大全課。
親愛的同仁們,捫心自問:我怎能不為之折服?做為一位老師應該是博學的,但我面對這樣一位沖出者竟無力回擊。因為我的知識底蘊不夠深哪……深深自責中,我在尋求為自己辯解的理由。那就是鄭冬偉頭上的諸如“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國家團體訓練師”等閃光的頭銜讓我原諒了自己。我一個小學老師怎么能與冠有國家什么什么稱號的講師相比。說是原諒自己,心里卻不能釋然了。不知怎么就像被什么糾結著,我又挖空心思找答案。功夫不負有心人,答案又被我找到了。那就是:我雖然只是一位小學老師,不過舉一反三的道理我還是懂的,如果我繼續以一塵不變的教學方法及固有的語言模式來應對我的課堂,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不經意地打了個寒戰,后背起了一陣冷風。要知道現在的孩子接受新知識的面太廣了,我們如果不趕快給自己充電,那么,有一天我們在課堂上被學生們沖擊了,該怎么辦?還找別人高過我們的頭銜原諒自己嗎?答案是否定的,真有那一刻,我們只能找地縫了……
綜上所述,此次培訓峰會給予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我不反對人們把老師比作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別人,但我想說:“作為蠟燭要在燃燒前為自己儲備更多的能量,好在燃燒的過程中發出更多的光和熱”。